香港保险怎么样啊?
香港保险怎么样啊? 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的四大差异。(1)监管,香港是金融自由的市场,监管主要靠自律但有逐渐加强监管的趋势;内地是强监管市场,在法律、监管上有更严格的规定。
(2)产品,港险与内地险产品有殊途同归的趋势,港险最大的优势在于美元资产,有分红,但重疾险价格相比内地已经没有优势,甚至比大陆中小型险企要贵不少;
(3)疾病定义,港险与内地险疾病定义差距不大,港险更宽松一些;
(4)理赔,内地保险在理赔实务上对消费者更友好,理赔时效更快、维权手段更多、维权成本低;
(5)港险保单利益主要归属投保人,内地险保单利益主要归属被保险人。
最后,笔者谈谈个人对港险的态度,买保险的原则是,在哪里长期居住就在哪里买保险,因为监管风险、法律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内地居民买内地保险, 香港居民买香港保险, 美国居民买美国保险,如果你是美国的长期居民,我也不建议你购买内地保险。
对于行外人来讲,现在网上的保险信息太多,莫衷一是,信息爆炸的缺点在于:
1、获取有效信息的难度越难越大;
2、学习成本越来越高、学习时间越来越长;
3、知识框架零散、不系统、无方向。
即便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学习所谓的保险知识,也成不了保险专家,正如查知乎、百度成不了医生。另外,随着时间流逝,可能两周后就会忘记当初废寝忘食学习的保险知识。
作为行外人,要明白,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术业有专攻。
办事情,要懂得借用外力,站在巨人肩膀上,把握方向、统筹兼顾,关键要懂得用人、用对人、用好人。
例如,我们去医院看病,不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医学知识,只需要找到好医生即可;
再例如,我们去律所找律师,不需要从零开始学习法律知识,只需要找到好律师即可;
只要把握方向,把自己的需求与目的告诉保险顾问,让他帮你实现即可。
1841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保险公司。经历了170年的风雨,香港已成为全球最成熟的保险市场之一。随着选择的增加,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香港保险。那么与大陆保险相比,香港保险到底好在哪里呢?
<hr/>香港保险相比大陆保险优势
一、美元配置,分散风险抗通胀!顺应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定位,香港保险可以以用多种货币计价,其中以港元和美元居多,赔付金也是以港元和美元结算;而大陆保险使用的货币主要是人民币,而美元特有抗通胀及保值特性。从资产配置来看,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风险总是好的,通过持有不同货币来分散配置的汇率风险已经是资产规划的共识。
二、带有分红,预期回报更高!
寿险,香港保险大都带有分红,保额随着时间而增长,能够充分的抵抗通货膨胀;而大陆这种保险较少。分红,就是享受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即参加保险公司投资和经营管理活动所得到的盈余分配。
以2月21日起售的“X卫22年重磅美元储蓄计划——X聚优裕”为例,某客户一次性存款100万,从第5年末开始:
每年领取7万(7%)领取50年至100岁最后账户还可剩余260万继续给予子女无税传承
三、守富传富,无限次转换被保人!中国家长辛苦一生,为给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请注意,千万不要只顾致富,忽略守富和传富,让自己的奋斗成果付诸东流。如上“X卫22年重磅美元储蓄计划”,保单滚存若干年后,您可选择提取部分储蓄出来作为养老用途,也可以用于子女未来教育生活,还可以实现与代代传承。
四、成熟监管,严格且有效率!
香港保险和大陆保险都有相应的监管机构,但明显后者受到的监管力度更大,但香港保险监管讲究既严格又有效率。
“严格”,是指不让保险公司乱来;“有效率”,是指受政策干预低。
香港保险监理处对保险市场干预较少,主要职责有两个:一是监管保险公司的诚信、合法经营;二是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香港的金融体系非常成熟完善,采取的是“严进宽出”的政策,即严核保、宽理赔,极大程度的保障了保单的质量。
<hr/>
有的,以下四种情况,建议在境外配置保险。
第一,有配置境外资产需要的人士。
例如,客户未来有移民计划,孩子计划出国留学,准备购置境外房产或有其他境外消费需求,应提前配置一些外币资产和保障,为将来做好打算。
而且相较其他外币资产,保险是安全性最高的资产。
与内地类似,所有金融工具中,只有保险可以提供保证收益,到期一定如约给付。即使是公认增值稳定的银行理财,也明确说明不保本,实行净值化管理。
*2018年央行、证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规定中明确了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而境外可投资渠道比内地还要少,保险是相对最稳妥的选择。
第二,有币种分散配置需求的人士。
个人账户中人民币占比很高,想进一步分散配置币种,增加安全稳健的美元资产,内地又买不到美元的保单,只能去境外购买,这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第三,有财富的传承需求的人士。
“财富传承”看重安全性和保密性,多数客户都比较青睐经验丰富、口碑较好的“老牌”信托公司来安排。
而境内信托行业起步较晚,管控较为严格,委托境外信托公司与上述需求更为匹配。
同时,境外终身寿险的保障杠杆更高,还可以通过保费融资等方式进一步增加杠杆,进一步降低财富传承方案实施的初始投入。
第四,追求极致的性价比的投保人。
相对保障地区差异,此类人群内更关注保险产品的预期回报率、费率情况、保障杠杆等要素,追求极致的性价比。
从市场来看,香港很多保险公司的储蓄型分红险预期收益演示,长期可达到6%以上,甚至有些长期接近7%。
反观内地保险市场,以保证型的储蓄险为主流,预定利率(实际利率)上限仅为3.5%。
一边是演示高达近6%,一边是保证接近3.5%,差异非常明显。
另外,境外的保障型的终身重疾、终身寿险,费率低且杠杆高。
甚至部分中期储蓄险(7—10年)的预期收益率都高达4%以上,通过保费融资可大幅提升预期收益率,对高产吸引巨大。
如果投保人经常往返于境内外,购买成本也不会很高。
<hr/>2021年前三季度的有效总保费,各保险公司排名如下表。
1.在澳门保险市场,全年有效总保费,排名前5的公司分别是中国人寿、友邦、万通、太平澳门和安盛。
业绩同比增速,排名前5的公司分别是太平澳门、忠诚人寿、富卫、安盛和宏利。
2.各保险公司有效保费增长
2021年有效保费:
友邦:Q4有效保费24.92亿,同比增9%,环比降0.36%;
中国人寿:Q4有效保费5.64亿,同比降42%,环比降70%;
万通:Q4有效保费7.02亿,同比增34%,环比降65%;
安盛:Q4有效保费7.14亿,同比增234%,环比增32%;
宏利:Q4有效保费5.06亿,同比增47%,环比增11%;
澳门七大保险公司介绍
1.友邦
友邦保险也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独立上市人寿保险及投资证券集团。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友邦保险”或"AIA")曾是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全资附属公司。AIG在1919年于上海创立,通过友邦保险有限公司,服务亚洲地区长达100年之久。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友邦保险从母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独立分拆,形成了今天的友邦人寿保险集团(AIA)。
截止2021年下半年,公司市值约为$1398亿,排名.上市保险集团市值排行榜第1名。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友邦保险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213位。
2.安盛AXA安盛属AXA安盛集团成员之一,创立于19世纪初,于全球64个国家拥有1.07亿名客户,旗下员工达165,000人。AXA安盛集团的收益为1002亿欧元,其管理资产为14,290亿欧元。
法国安盛保险集团(AXA),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跨国保险集团,创始于1816年,目前是全球最大保险集团之一,也是一家全球性的资产管理集团。
截止2021年下半年,公司市值约为$619亿,排名上市保险集团市值排行榜第3名。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安盛(AXA)排名第46位。
3.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寿海外」)是中国最大保险金融集团中国人寿的全资子公司,母公司连续 13 年入选美国《财富》全球 500 强,2015 年排名第 94 位,品牌价值高达 1,822 亿元人民币。
国寿海外 1984 年在港设立分公司,至诚服务香港三十年,经营业务涵盖寿险、投资及信托三大范畴,中国品牌,永久承诺,全面保障。2014 年保费收入达到 300 亿港元,代理人团队突破 3000 人,总资产超过 1200 亿港元。2014 年 11 月,国寿海外获穆迪授予保险财务实力「A1」评级、标准普尔授予本地货币长远保险公司财务实力评级及发债人信用评级「A+」,评级展望均为稳定。
4.太平人寿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太平」)是管理总部设在香港的中管金融保险集团。中国太平人寿保险(香港)有限公司(简称「太平人寿(香港)」)是中国太平旗下的专业寿险公司之一,由中国太平旗下的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太平控股」,股份代码HK00966)全资设立,负责经营中国太平在香港的人寿及年金和永久健康寿险保险业务。
太平人寿(香港)于2015年12月22日正式开业。开业以来,公司制定了「发展为先、价值为本,快速做大、持续做强」的中长期经营方针,以「产品创特色、销售出业绩、服务树口碑」为切入点,全力打造中国太平「最具特色与潜力」的境外寿险精品保险公司,立志成为中国太平发展海外寿险业务的「先头兵」。2016年是太平人寿(香港)首个完整经营年度,公司大力开拓市场,录得港币逾11.3亿元的首年新造保费,顺利进入市场中游行列,初步在香港市场上建立口碑。
5.宏利
宏利金融是北美地区最主要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总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宏利自1897年开始在香港经营业务,至今已经120年,是最早服务香港市场的寿险公司,为香港及澳门地区超200万客户提供多元化的理财策划服务,已经发展为区域内具有领导地位的金融服务机构。
宏利金融截止2017年6月30日,旗下管理资产总值超过1万亿加元,在全球有超过35,000位员工,逾2,200万客户。其雄厚的财政实力,多元化的资产组合,以及严谨的风险管理,使得五家评级机构都给予了卓越评级。
6.富卫
富卫集团业务遍布香港、澳门、泰国、印尼及菲律宾,为客户提供人寿及医疗保险、僱员福利、退休金及一般保险。富卫致力以简单、贴心的产品以及利用数码科技,为客户创造崭新体验。富卫秉持以客为先的服务理念及方针,矢志成为泛亚洲区领先的保险公司,实现创造保险新体验的愿景。 富卫于 2013 年在亚洲成立,是投资集团「盈科拓展集团」的保险业务公司。
于香港,富卫的人寿保险及一般保险营运机构均获国际评级机构授予卓越的财务实力评级。「富卫人寿保险(百慕达)有限公司」获 「穆迪」授予 "A3" 评级及「惠誉国际」授予 "A" 评级。「富卫保险有限公司」获「惠誉国际」授予 "A" 评级。
7.万通
美国万通金融集团」乃「美国万通人寿保险公司(美国万通)」及旗下各附属公司的统称,为全球最具规模的环球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成立于 1851 年,具备超过 160 年丰富的风险及财富管理经验。名列国际知名《FORTUNE 》「全美五大寿险公司」及「全球最受欣羡的公司」之一,荣获国际评级机构授予极高财务实力评级 。
1975年,美国万通在香港成立发展亚洲业务的旗舰公司【美国万通保险亚洲有限公司】(简称“万通亚洲”),已稳步运营40余年,经营风格稳健,主打业务是长期的年金险和万用寿险。
2018年8月17日,云锋金融宣布将联合马云旗下的蚂蚁金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新浪等机构斥资131亿港币收购美国万通香港和澳门的业务。
收购完成后,美国万通将会持有云锋金融发行股份的24.8%,成为云锋金融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为了保持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美国万通将“万通”独立商标在香港,澳门和中国大陆的所有权转让给云锋金融。
蚂蚁金服通过云锋金融和万通亚洲在香港进一步发展,并且直接触达国际保险市场。美国万通则通过出售一个利润稳定并且快速增长的分支机构,通过换股变成云锋金融的第二大股东,卡位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增长。美国万通成为云锋金融新产品开发的首选合作伙伴,旗下的霸菱基金成为有鱼智投线上的首批基金管理人,占位新的销售渠道。
三.在澳门买保险和在香港买保险一样吗?
澳门保险的产品和香港保险的产品其实无区别,一样的产品。产品内容、缴费及保障期限等与香港现有的保险公司产品,内容一致、保费一致、仅为签单地点由原来的香港改变为澳门而已。客户在澳门所签署的保单,和香港签发的保单利益、投资管理完全一致。
首先,澳门的人寿保险公司,都是总部在香港或国外的国际保险集团——于澳门开立的分公司。澳门分公司的产品内容、缴费及保障期限等,与香港总部保险公司产品内容一致、保费一致、运营规则一致、就连优惠都是由总公司统一制定的。总公司集中管理,才能体现规模优势,并符合监管要求。
第二点,澳门的保险公司受到双重监管。澳门在售的人寿保险产品,都是其总公司向香港保监局报批的;而总公司的投资运作、经营指标甚至高管任命也都是香港保监局在监督。
业务行为管理,在澳门开展保险业务的合规、持牌人员管理,具体的行为,则是由澳门金管局负责。
事实上在2020年之前香港正常开关的时候,就有不少客户选择在澳门投保。有的是因为去澳门便利,有的是喜欢澳门这个城市,理由多种多样,因为产品是一致的,所以看喜好就行。随着香港通关无望,澳门保险成为内地人士进行资产配置、健康险、年金险的主要选择。
当前优惠政策,香港的总公司,也看到了澳门保险业务的吸引力,同时为了今年整体的绩效——2021年给出了大额度的保单客户优惠。所以,澳门也是一个享受当下优惠的好时机。 这个问题的回答者,保险行业从业人员太多了,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所以我来奉献一篇客观公正的纯粹投保人角度的回答。
首先晒一下我家的部分保单,这10年陆续买入很多保单,从一无所知到精通保险。遇到过无良经纪人,吃过亏;我自己有金融行业和法律上面的从业经验,花时间研究并不困难。目前就我家重疾险的配置,我和老公香港有保额折合人民币100多万/人的重疾、内地有60万/人的重疾;两个娃香港有70万/人的重疾,内地无重疾。
一、香港保险的优势
1、(我最最最看重的)保额增值
这是吸引我到香港购买保险的最主要原因。
保险大概率是为未来谋划的,二三十岁买下的保险,大概率六七十岁才使用,这四五十年间人民币都不知道贬值成什么样了。尤其是小宝宝,1岁的时候买份50万的重疾我们都觉得挺够了,但是60年后谁知道50万是啥样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有1万块叫万元户,现在1万块就是icu呆一天。
而香港保险,无论是保诚、友邦还是富通,都有保额增值功能。以下是我儿子2岁时候购买的重疾保单,保额5万美元,假如66岁生病保额是最低5万预计26.7万。虽然26.7万美元是非保证金额,但是出入不会太大,因为我另一款投资型的隽升,连续5年的实际收益都大于演示收益最高档。
2、保额赠送
我家买的保诚,大概是成人前10年出现额外赠送50%,宝宝70%。其实宝宝倒无所谓,成人的挺有价值的,像我们买保险时三四十岁,未来10年正是事业黄金期、又是家里顶梁柱。
现在内地也有一些产品有额外赠送了,但是貌似都是些小公司,还没有看到大公司有。
3、多次赔付
香港保险对于癌症、心血管大多有多次赔付(多次赔付的产品会比单次赔付的贵一些)。而且是特别实诚的,比如癌症的二次赔付,就是间隔期满了以后,新发、复发、转移、继续治疗都保。
对比国内,前几年的所谓多次赔付,大多是坑。国内发明了一个分组多次赔付(此处点名x银),乍一看差不多,实际上坑着呢。比如小A首次赔付了癌症,三年后癌症复发是赔不了的,必须得患另外一组的重疾才行,这完全就是为文字游戏买单,真当自己九尾怪猫呢,一个癌症折腾不死,还能同时得几种大病。
这两年内地倒是有真正的多次赔付的产品出现了,但是还是集中在小公司。我方圆几公里的朋友些买保险都会来问我,所以我确实看到内地保险这几年越来越好了,希望大公司也能更多参与到改革中来。
4、(所谓的)美元计价
这是很多香港保险经纪人鼓吹的,我倒觉得没啥。特别是今年特没谱这样一折腾,人民币挑战美元地位是必然,以后美元资产咋样我心理真没底。
5、(所谓的)保费便宜
香港保险对比于国内的大公司(平安、大都会等),保费要便宜30%左右;但是对比内地小公司其实差不多,也没啥大优势。
另外香港保险对于抽烟是加费的!而且加的很多!40岁左右的抽烟人士买下来跟国内买大公司价格差不多。
二、香港保险的劣势
1、(最最最重要的)现金流劣势
前几年卖香港保险的经纪人就开始炒赔付可以直接打到内地银行卡。实际上目前为止都根!本!不!可!能!
假如你是那种一旦生病,必须且只有等着重疾赔付金额救命的,那请立即打消购买香港保险的念头。
香港保险赔付很快的,收到资料不久就会给到支票或者打到你的香港账户。但是这几十上百万进入内地?合法的渠道是没有的;找正好要换美元/港币的人换,或者地下渠道(不稳定、看时局、看运气),需要时间。内地赔付是可以及时雨、救命钱的;香港赔付不可能的。
当然了,这几年内地的百万医疗险发展的十分好、非常好、特别好,今年还出了保证20年续保的医疗险和保证终身续保的防癌险,简直就是喜大普奔。受保人如果生病,可以先用百万医疗险治疗疾病,再慢慢腾挪香港赔付补充生活开支;但是对于缺乏社会关系网的普通家庭,怎样腾挪进内地也是个问题的。
直白的、不中听的话,香港保险并不适用于中产以下的家庭。适合购买香港保险,要么是打算生大病去国外治的;要么是不急着钱用手上有充裕现金流的;要么是有美元资产配置计划的。
当然小宝宝我还是非常鼓励去香港买的,五六十年的时间保额增值太多,而且60年后外汇管制政策我认为是会松动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第一份保险是内地重疾险,收入提高后,接连买了几份香港保险。
2、汇率风险
我遇到好多香港保险经纪人会说香港保费便宜30%左右。如果你是因为对价格敏感而买香港保险,就大错特错了。第一,如果买内地小公司保险保费和香港差不多;第二,如果吸烟保费跟内地大公司差不多;这两点之前就说过了,还有第三就是汇率波动,比如今年6月该我交保费时买入汇率快7.2了,保费比往年高了10-20%,以后啥走势还不知道。计较那30%保费价差的真的别考虑香港保险。
3、经纪人/代理人道德风险
我在内地买保险被坑得最愤怒的一次,是经济人拦截了我提交的体检报告。直到交费3年后有另外的朋友发现这个经纪人有人品问题,我立刻发邮件到保险公司询问是否收到我的体检报告,对方回答没有。然后就是互相推诿,保险公司声称是经纪人没有提交不关他们事,经纪人声称她提交了不关她事(其实我坚信是经纪人故意拦截,她怕我被拒保她拿不了提成)。在我重新提交了体检报告后,保险公司通知心脏问题除外。
于是开始往保监会投诉,折腾了一个多月,咨询了医生,多次协商、重新提交过往几年的心脏彩超(幸好我有),才最终全保。
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香港,人生地不熟,隔着千里万里,很难想象会咋样。
4、吸烟者加费
内地保险不对吸烟者加费,香港保险对吸烟者加费!而且加费率非!常!高!以我老公的一份人寿险为例,不抽烟保费每年4万多人民币左右,抽烟7万。
————写完的分割线—————— 谢邀。
绵宝:香港保险好与坏(总结性长文好文)由于香港保监对保险公司红利实现率公布的强制性要求和监管,2017年开始,香港保险已成为内地客户赴港投重最主流的选择。
关于优劣,都是相对的:如果拿短期的投资理财产品来对比一个长线保障的储蓄险,可以找出很多“劣”;如果拿内地的万能险和香港其他的分红储蓄险对比,可以找出很多的“优”。
因为上面提到的今年起对红利实现率的监管,香港几乎所有高分红储蓄产品于今年也都纷纷下调了预期收益,主流保险公司选择了以推出二代的形式向新旧客户负责任的交代,也有保险公司直接性的对新旧客户同时作调整,当然“新政”下的二代产品也将会是红利实现率最高的产品。
关于对储蓄险的选择,客户需要考虑
1. 该产品或相关产品过去的历史红利实现率
2. 公司的规模、市值、本地实力(不动产)和偿付比(集体提现和对抗金融危机的能力)
3. 该产品的分红结构和投资策略,很多产品的预期总收益略同但提取方案可以差异很多,原因便在这里,如果了解该产品的分红结构和投资策略,也可知每年提现的“最佳值”(不会影响长期收益率)
值得提出:每年的预期现金价值并非可随意提取现金,建议书上的提取现金案例并非完全适用于现实,保险代理人是有责任详诉给客户每年产品的运营表现,以及不影响长期收益的情况下可提取的分红/现金,对于懂分红结构和投资的代理人/客户,最后取现的总数随时会多过最初建议书中理想的现金提取案例。
再次提醒,代理人在香港保险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建议客户从代理人的从业经验、专业程度、职业稳定性、理赔经验和责任与信任度做一个了解、对比再做决定,每份保单是一生的保障,不同保险人帮到客户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香港保險大致來說還是挺好的
香港保險無疑就是大家所說的,低保費,高分紅,避債避稅等,這些太多人答過了,其實除了這些,還有另外很少人提到的好處,如果不贊同的話,就當我是在練習打字吧。
·個人資訊問題
在國內銀行個人賬戶,全國婚姻,全國股權投資,這些資料都已經在互聯網上聯網了,就是說只要查你的個人資料,就會全部顯示出來,從你的個人資產,到你的個人婚姻,全是透明的,當然不會有人這麼有空查你,但有人針對你時,難保沒人查,而香港這邊暫時沒有和國內聯網,而香港的法律是很保護個人私隱的,個人私隱條例就能看出,如果要查個人資產的話,是要向法院申請的,過程繁複。
·轉移財產離婚免分身家
離婚糾紛案也催熱了境外保險,香港保單是屬於個人資產,就是說如果保單裡面沒有伴侶的名字,那麼這份保單將不關伴侶事,曾經有客戶要求,受益人寫孩子和父母,不寫伴侶的名字,就是預防以後離婚了的問題,如果在婚姻上遇到什麼變故,也可以透過保險來維持自己應得的財富。
·疾病的定義
很多人會忽略這個問題,覺得大家都差不多就可以了,但是我們買保險也是希望能盡快理賠的,如果一邊患病,還有一邊交保費,還有尋找適合的疾病定義,這種情況大家也不想看到吧,爽快的理賠才是我們消費者最想看到的。
最後不管香港保險也好,內地保險也好,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的,因為保單是一輩子的。
如有疑問,歡迎查詢。 每次看到你的帖子,我都会感到幸福满满!😊 不错,支持下!👍 你的帖子就像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让人深深沉醉! 楼主你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闪耀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