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值不值得买?一文带你看懂港险的红与黑
原文链接:从事保险行业后,一直不停有小伙伴询问:港险值不值得买?什么样的人应该买港险?
不吹不黑,今天我们就以重疾险为例子,多方面对比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的优缺点。本文不推荐任何产品,仅从两地主流产品进行客观比较。
[*]红—港险的优点
NO.1分红——这是港险重疾最大的优点
许多人买港险的原因是因为港险基本是带有分红的,保额可以随着时光推移而递增。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保额的增长可以降低因通货膨胀带来的保额缩水问题。假设按香港重疾险平均2%的年复利增长,35年保额增长为原来2倍,55年增长为原来3倍。此外,香港保险一般前10年有额外赠送35%~50%的保额,这也是港险的一大优点。但近几年许多内地保险公司也推出额外赠送保额的产品,这一点也值得关注。因此,相比于成年人,小友人配置香港保险更能发挥保额增长的作用。因为一般成年人在30~50岁之间出险概率最高,保额的增长也不多。但这里要注意的是,许多港险的分红部分是不保证的,只是预期红利。
NO.2免体检保额高
港险免体检保额较高,基本都在60万美元以上,相当于400万左右人民币,且没有未成年人身故保额限制。而内地保险免体检保额基本都在100万元以内,很多公司只有50-80万,对于高净值顾客或一线都市的中产家庭来说,几十万的保额确实略显不足。当然,内地也可以通过2-3家公司的产品组合来实现免体检投保,通过多产品组合也能发挥各家重疾险的条款优点。
NO.3 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增强保证
许多港险增强了对高发的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保证,如癌症多次赔付,间隔期较短等,考虑到这几类疾病的高发性以及引发后果的持续性,对以上疾病提供二次赔付,这也是港险的一大优点。当然,目前部分内地重疾险保证也覆盖了癌症、心脏、脑中风等特定疾病的多次赔付,在产品条款的革新上也大有追赶港险的潮流。
NO.4 就医不受限制,帮助海外医院
许多香港保险帮助内地、港澳台以及海外地区的医院,这点与内地保险很不一样,内地险一般帮助内地二级及以上的公立医院(部分保险产品也帮助海外医疗)。如果比较倾向于海外医疗财富,港险更具有优点。
NO.5 美元保单&海外资产配置
对于高净值顾客来说,当他的资产达到某个量级,持有的单一货币贬值或升值对其资产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需要通过进行海外资产来均衡单一货币带来的汇率危险,鸡蛋不放在同个篮子内,配置港险也就成为了高净值人群的选项之一。港币和美元是挂钩的,港险将来收益和赔付是以港币或美元结算的,对于有海外资产配置、移民、留学等计划的家庭来说,港险是值得考虑的海外资产。当然了,以上的内容更偏向于理财需求,回归重疾险的本质是疾病危险而不是理财危险。
NO.1 轻(中)症保证较弱
对港险稍有了解的小伙伴都知道,香港重疾险许多是没有中症的,仅有轻症和重疾,轻症赔付比例为重疾额度的15~24%。而内地重疾险大多包含了轻症、中症和重疾,轻症赔付比例为重疾保额的20%~50%之间。此外,港险轻症的赔付需占用重疾额度,如果先得轻症,是提前预支重疾保额,理赔轻症时需要减少相应的重疾保额。而内地险中的轻症职责,是额外赔付保额,不占用重疾保额。内地险一般包含被保人轻、中症豁免保费,如果被保人罹患轻、中症, 即可豁免后期保费,合同继续有效。而港险中被保人豁免通常需额外购买,并且港险豁免的仅是罹患轻症之后第二年的保费,这一点相比内地险确实不够人性化。如果比较在乎轻中症的保证,建议还是买内地险吧。
NO.2【如实告知】的实现难度
【如实告知】是指保险公司就投/被保人身体情况进行问询,投/被保人必须本着最大诚实的法则,把自己身体情况如实告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据此作出是否接受投/被保人的投保,以及以何种条件接受投保的决定。【如实告知】是投/被保人应尽的职责,也是后续顺利获赔的前提条件。但在如实告知上,内地险与港险的做法非常不同。内地内地《保险法》的要求是投/被保人只需要问啥答啥,即“有限告知”,不帮助保险公司的概括性问题(除此以外、其他任何等),虽然内地险健康告知问卷看起来冗长繁杂,但采取的法则是有限列举,只要有一答一就行。而港险是采取穷尽的文法,即“无限告知”。既往发生过所有就诊行为,小到感冒大到住院,以及个人身份信息等等,都可能作用到保险公司承保,都必须诚实地告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实现完全如实告知的难度是较高的。
NO.3未如实告知情形下的理赔难易程度
无论买什么保险,理赔永远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无论是港险还是内地险,在已如实告知的前提下,只要发生的保险事故在合同规定的保证范围内,且不触发免责条款,都是能顺利理赔的。但万一如果投保时因客观因素没做到如实告知,两地在在理赔的处理上所遵循的规则是大相径庭的。
简而言之,香港重疾险在免责及不可抗辩条款重,都已列明如投/被保人未进行如实告知将不会获赔,无论是故意还是疏忽,或被不靠谱的代理人忽悠,都无法通过申述获赔。而内地险中相对而言解决途径与解决方案更多,且从发生理赔诉讼时所需的法律成本与法律约束而言,内地险相对具有优点。
其他角度对比
NO.1 理赔便捷性与法律约束
许多人在投保时容易顾此失彼,比如只看条款、价格,却忽略行政便捷性与效能也是决定当我们理赔时的直观体验。仅从理赔流程的便捷性而言,两地保险公司均帮助线上理赔,在已如实告知前提下,理赔效能也相差不大。但从法律约束层面上,香港法律对保险公司最长理赔期限无具体要求,而内地保险法中规定最长理赔期限为30天。当然这一点见仁见智,如果你已尽到了如实告知,且能确保自己无遗漏,那就放心投保港险吧。
NO.2 保费
许多港险代理人会拿内地X安、X邦产品跟港险做对比,得出“内地险比港险贵”的结论,这种比较不仅不公正,也暴露了代理人对保险商场的无知。这里我直接拿了几个典型的内地险产品做比较,具体公司与产品我已做处理,避免被说做广告。
这么一对比,内地险的条款跟价格比港险还更有优点?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包括内地险之间的对比,都应该综合而论,而不是简易拿一些浅层的条款进行比较。(当然了我不是给X安,X邦洗白。)
No.3 病种定义
有句老话说得好“要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许多保险代理人喜欢拿着自家产品的某项较为宽松的病种定义来对比别家比较严苛的病种定义,得出“我们家这个条款宽松容易赔”的结论。港险与内地险对病种的定义也经常掀起两地保险代理人腥风血雨的讨论,港险对于高发重疾的定义,不同保险公司的定义不同,而内地险25种高发重疾均为保监会统一制定,这是两地保险最大的区别之一。如果要比较应该是某2家公司产品的比较,而不是两地产品的比较。一夏也曾经大致比较过部分港险产品,癌症理赔港险比内地更为严苛,急性心梗很难说哪个更严格,脑中风后遗症港险更宽松。而其他病症则有的宽松,有的严厉,无法真正得出孰优孰劣。插一句,很多代理人为了卖出产品时,总是无底线黑其他家的产品。可以领会为了卖出产品,有时候要突出自己家产品优点,但是不要为了业绩而误导顾客,用专长素质跟贴心服务打动顾客,这是每个保险行业从业者应有的职业修养(默念100次)。
No.4 百万医疗险与就医绿通
如果观察过身边买港险的友人,你会发现很多人买的是“裸险”,就是只买了重疾险,没有买医疗险。原因一是香港百万医疗险费率较贵,如30岁男性每年保费需要几千元,对比国内“百元的百万医疗险”显得没有价格优点。此外,医疗险涉及到的治疗费用报销问题较为繁杂,因此很多港险代理人也不喜欢推荐医疗险。(我会告诉你真实原因是医疗险不赚钱吗?)但其实在基础保费中,百万医疗险的作用是重疾险不能替代的。这里要重新强调一次:重疾险的理赔金是给我们用于康复疗养期的收入补偿,医疗险的理赔金是报销我们因治疗产生的费用,两者作用不同,因此缺一不可。相比港险医疗险较高的保费,内地重疾险可附加的百万医疗费率较低,也是内地险的一大优点。此外,各家内地保险公司为突出比赛优点,也是在人性化服务上不留余力地下苦工,比如就医绿通服务,个人接触到的一些保险公司的绿通服务,确实能帮顾客预约到稀缺医疗财富。在我们不幸时,这也是一种及时的帮助。
什么样的人,适合买香港保险?
经过几轮比较,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经心里有底.总结起来,以下人群更适合配置香港保险。
1、已在内地配置足额的基础保险,希望超越内地险保额限制,通过美元保单配置美元资产,享受海外医疗服务的高净值顾客或中产家庭。
2、儿童,不受18岁前身故赔付保额限制,且投保终身型重疾产品可发挥分红保单保额增长的优点。
如果家庭年收入一般,例如50万以下,流动资金不多,例如200万以下,没有海外资产配置需求,没有移民和子女留学计划,配置港险的意义不大。相比于考虑港险带来的收益,更需考虑到交通成本高、语言不同沟通成本高等隐形成本。毕竟当我们真的住进了医院,谁都不愿意还有理赔困难等不确定因素。
最后一张图对比港险与内地险
让你清晰明了↓↓↓
最后的最后,回归到保险的本质——保险姓保,当我们出险之后,最希望得到的无非是及时到账的理赔金跟人性化的服务。因此在配置保险时,除了保险条款及价格开支,也应将专长的服务纳入考虑的范围内,而这也是许多人缺乏的意识——专长服务,是需要付费的。
第三方独立保险经纪人
打破保险信息不对称
提供客观中立的保险咨询服务
加V请备注“星云" 你的帖子就像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让人深深沉醉!📝 这样的好帖,没顶的人算什么男人! 楼主你的才华让我感到惭愧,我决定好好学习! 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帖吗?我得赶快收藏起来! 你的帖子让我笑容满面,谢谢你! 啊哈,这个我喜欢,谢谢分享!🎈 楼主你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闪耀在我的心中! 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被楼主的智慧所震撼?! 哈哈,看来今天的头条是你的了,楼主!